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国学院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举办讲座

作者: 时间:2021-11-16

  11月12日晚,国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蔺桂瑞老师开展了题为《从内在和谐到人际和谐》的线上讲座,来自校内外师生、心理学爱好者近400人收听了讲座。讲座由国学院副院长李蔓荻主持。

  

  1637034669693046887.png

  1637034695520018267.png

  

  蔺老师从自己学心理学的经历谈起,介绍了西方心理学代表人物萨提亚以及萨提亚模式的核心理念,并谈到萨提亚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一是萨提亚的和谐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萨提亚注重内在和谐、人际和睦与世界和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萨提亚积极的人性观与中国“人性善”的人性观相一致。萨提亚认为人性本善,人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宝藏,以便去联结并肯定其自我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有人性本善、仁者爱人的认知,孟子的“凡有四端(仁、义、礼、智 )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三是萨提亚系统性的治疗观与中国的整体观系统性相一致。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和原生家庭系统,看一个人要在系统当中去看,改变也在系统中改变。而在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的整体观;四是萨提亚转化而非消除的治疗理念与中国的辩证观相一致。萨提亚认为,治疗需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负面的部分,“改变总是可能的,即使外在没有改变,内在也会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一阴一阳之谓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扶正祛邪”的辩证观;五是萨提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治疗目标相一致。萨提亚的治疗目标是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认为人活的最佳状态是“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儒家又有“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思想。

  接着,蔺老师又谈到如何从自我和谐到人际和谐的方法,就是关注自己的感受,不断觉察自己,做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蔺老师还着重介绍了压力状态下的五种应对姿态,如何与不同应对姿态的人建立联结。讲座中,蔺老师还邀请收听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体验,感受不同身体姿态下的内在发生,带领师生回归自我,感受自我,学会处理与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讲座结束后,收听讲座的师生们纷纷表示很受启发,不仅学习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自我心理品质。

  

  

  (国学院/撰稿:王月彤/审核:李蔓荻 刘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