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中医文化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作者: 时间:2014-08-18

一、学科基本概况

   (一)学科性质

    中医文化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建设学科。

   (二)学科内涵

    中医文化学是研究中医药学内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学科。中医文化学的外延包括中医学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中医学的精神文化包括中医学的哲学观念、认知思维、医德伦理等;中医学的行为文化包括中医学的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礼仪规范、诊疗规范等;中医学 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医学以及中医药机构的环境、形象、物产、品牌等。涵盖中医机构中医药文化研究、地域中医药文化研究、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中医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医文化传播研究、中医药学与儒道佛关系研究等。

   (三)学科发展情况

    北京中医药大学从90年代初开始开设中医药文化相关课程,1999年成立中医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方向,2009年 成立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2010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同年被列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 科。

    目前我校已开展了中医哲学、中医医德规范、中医院文化建设、易学与中医学、儒道佛与中医学、北京市民养生等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张其成教授在90 年代初发表多篇文章呼吁建立“中医文化学科”,并开展有关项目研究,主编了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第一部卫生部研究生规划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标志着中医文化学被正式纳入中医药教育系统。目前我校的中医药文化研究已形成三个稳定的学术方向,为国家制定中医文化政策提供了学术支持。本学科整体研究实力雄厚,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我校和国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开展了中医文化合作研究或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如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德奥医药文化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和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开展了中医养生文化研究等。

    本学科带头人张其成教授是中医药文化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重点学科、北京市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已培养中医文 化学研究方向博士毕业生27名、博士后1名、硕士毕业生11名。

   (四)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中医文化资源研究

    研究中医药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历代中医文献、中医文物、中医民俗以及中医文化传承过程中而留下其它实体与非实体文化遗产等。

   研究方向二:中医文化内涵研究

    研究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认知方法、行为规范,包括中医学的生命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法、认知方法和医疗规范、道德规范等。

   研究方向三:中医文化应用研究

    研究优秀中医文化的当代应用与传播。不仅探讨中医文化对促进中医药事业、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作用,而且探讨优秀中医文化对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作用。通过对中医在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传播规律的研究,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及教育 培训方式,将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面向国内和国际传播,让中医药智慧造福人类健康。

二、学科的前景和基础

   (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

    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当前,中医文化学的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越来越被政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中医药企业、图书音像等出版和大众传媒机构等各界所重视,对中医文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我校设置中医文化学二级学科,不仅是对中医学发展的促进,也丰富了中医学的学科内容,健全中医学学术框架,而且将成为认识和保持中医特色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学术研究平台,对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战略的制定、中医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咨询,更有利于加快培养中医文化学专业人才,推动中医学的跨 文化传播。

    中医文化学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成长壮大的新兴学科,举国上下对中医文化软实力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医在世界越来越受到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养生、健康的热衷使社会对中医文化类人才需求加大,医学界的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中医文化学必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的崭新姿 态,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应有的地位。

   (二)学科已具备的基础

    师资队伍:研究团队总人数10人,其中硕士4人,博士6人,中级职称4人,高级职称6人,研究团队老中青结构合理,成梯队建制,有利于学科长久稳定地发展。

   学术带头人:钱超尘

   学科带头人:张其成

三、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遵纪守法,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身心健康

    2.具有比较坚实、宽广的文史哲及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中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开展中医文化研究的能力,做出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

    1.生源要求:报考硕士、博士须具有文、史、哲、医等相关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外语依照本校入学要求。要求该生具备相关基础知识,具有较强传统文化功底,尤其对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小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与领悟,热爱中医学,能够独立完成科研任务,有敏锐的思考能力与较强的动手能力。

    2.选拔方式:通过全国笔试统考,达线者进行面试。通过面试,选拔有潜质的高素质考生。

   (三)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及依据

   博士研究生

    1.公共学位课

课程名称

学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博士英语(第一外语为英语者)

72

博士日语(第一外语为日语者)

72

博士二外英语(第一外语为日语者必修)

72

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

≥9场

研究生社会实践

不得小于24学时

    2.学位专业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专业课

中医文化与中医哲学研究进展

36

2学分

专业基础课

中医训诂学研究进展

36

2学分

中医文献学研究进展

36

2学分

    3.选修课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修相关学科课程,学分不少于11分。若学校所开课程不能满足者,经导师批准可到校外选修。

    4.跨专业

    非中医学一级学科考入本专业者,须补修中医学相关课程,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课程中任选三门。

   (四)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

    1.培养基本要求

    (1学习年限 一般情况下学习年限为3年,不得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间为1至2年。

    (2实践环节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课堂讲授、课后答疑、组织课堂讨论、批改作业及试卷、辅助指导本科或硕士生毕业生论文(毕业设计)、参加课程组教学讨论等等。并由课程负责人、导师及指导小组对博士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并将评语记录在研究室学习档案中。硕士研究生须积极参与本学科举行的各项科研活动 与学术讨论与讲座等。

    (3学术活动 要求硕士、博士积极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学年不少于2次。

    (4博士中期考核 博士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将对其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其入学以来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完成情况和科研工作能力等,通过这本次综合考核和评定,确定其是否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对少数不宜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者尽早做出妥善安排。考核时间宜在第三学期初期或中期,在开题报告之前完成。具体考核 事宜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相关条例与规定执行。

    (5开题报告 开题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最晚不迟于第四学期初。选题应与本学科研究领域相关,并列出学位论文撰写大纲。博士开题评议委员至少由五位与课题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组成,至少有两名以上校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专家参加。硕士开题评议委员至少由三位与课题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职称以上专家组成,至少 有一名以上校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专家参加。评价标准一律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2.学位要求

    (1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创造性研究的成果,应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应反映出作者已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中医文化研究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应做到文字精练,词语准确通顺,论点鲜明突出,论据充分可靠,层次 清楚明晰,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谨透彻。应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发表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需提交至少2篇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见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上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及论文摘要不计),或1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3学分 硕士研究生需修完学校规定的至少36学时的课程,英语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考试,日语通过四级。其他类外语按《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相关条例办理。

    (4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管理》条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