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国学院“张立文教学名师工作坊”开展中国哲学经典领学研读系列活动

作者: 时间:2023-10-12

  为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提升经典研究水平,今年8月中旬以来,国学院“张立文教学名师工作坊”组织开展了中国哲学经典领学研读系列活动。“张立文教学名师工作坊”全体成员: 国学院李蔓荻副院长、周晓菲老师、常佩雨老师、翟甜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晓慧老师全程参与系列领学研读及交流。国学院武凤仙老师、高源老师以及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研究生参与了学习交流。系列研读活动由工作坊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程旺老师主持。

  图1.png

  第一期研读中国哲学经典《孝经》,8月15日工作坊邀请到张立文先生再传弟子、《孝经》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增光副教授领学。刘增光副教授首先从《孝经》的作者与时代切入,介绍了《孝经》流行于战国时期的原因,并对“仁孝关系”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进入《孝经》与道统论的演变,阐释《孝经》为孔曾授受、《孝经》统六经之总会的观念。第三部分领学《孝经》原文,对“孝悌乃仁义之根源”的理念做出解读,提出“以孝治天下”的主张。最后,参会成员与刘增光副教授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刘增光副教授与工作坊学员、青年教师等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现状”、“当今时代下子女如何孝父母”、“化解孝心与孝行张力的思路”等话题进行了热切讨论。

  

  图2.png

  第二期研读中国哲学经典《淮南子》,8月28日工作坊邀请到《淮南子》研究专家、北京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的李素军老师做了以“《淮南子》的智慧”为题的领学讲座。李素军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述了《淮南子》诞生的时代背景。历代淮南王实行“双轨制”,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既亲近又叛离的矛盾关系。汉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统治者深刻总结秦朝的治国经验,把黄老学说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主张简约无为,使社会逐渐恢复活力。第二部分是《淮南子》的学派归属问题。刘素军老师介绍了学界中的三种论调:第一种持“杂家”观;第二种认为《淮南子》归属于道家,比较主流的看法是“黄老道家说”;第三种持有“儒道综合说”的观点。刘素军老师认为《淮南子》应当归属于道家,也具体阐释了《淮南子》并非杂乱,而是“杂乱有章”的观点。最后,李老师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淮南子》的基本内容,其中第一章《原道》概括了本书的核心观点,如“道”是万物之总根源、无为观、人性论、生命观等等,是我们应当重点把握的内容。最后,工作坊学员、青年教师就“《淮南子》中哪些篇章可以与中医药文化相联系而进行针对性学习?”、“《淮南子》中治身与治国之间具有何种关联?”等话题与李老师进行了讨论。

  图3.png

  第三期研读中国哲学经典《抱朴子》,9月13日工作坊邀请到葛洪研究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裘梧副教授进行了领学讲解。裘梧副教授首先从葛洪所处的时代背景进入,系统介绍葛洪丰富的人生阅历,全面介绍了葛洪的多重身份,即文士、武士、医士、道士。第二部分是葛洪的著述,裘梧副教授通过《抱朴子内篇》深入分析了葛洪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博大的思想内涵。其次,裘梧副教授通过介绍葛洪身处乱世的遭际,让大家认识到葛洪的从学经历与思想变迁,了解到葛洪在医学方面具有超高的成就造诣,首次描述恙虫病、天花病;提出以狂犬脑髓外敷狂犬咬伤伤口,这是古代免疫思想的萌芽。最后,裘梧副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抱朴子内篇》与《抱朴子外篇》的篇章结构和核心内容。分享讨论环节,与会成员围绕葛洪《抱朴子内篇》的版本译著问题、葛洪“守一”的哲学思想、葛洪哲学思想中所体现的儒道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图4.png

  第四期研读中国哲学经典《周易》,10月11日工作坊邀请到《周易》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辛亚民副教授做了题为“《周易》卦爻辞的文体特征”的领学讲座。辛老师首先提出理解卦爻辞的困难在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除此之外,最大的原因在于其特殊的“文体”,就《周易》的文体特征展开讲授。特征之一,《易经》首先是一部卜筮之书。辛老师指出,《周易》“象征”与文学“象征”并不相同,周易的象征具有功利性和实用性,指向占断结果。将象征性的文体特征与文字考释相结合,是正确把握卦爻辞本义的重要途径。随后,辛老师以历代易学注疏中“介”的十三种含义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新解。特征二,卦爻辞文体多含韵义,应注意变文协韵现象。辛老师认为《周易》不仅具有便于人们念读的实用性,本身也极具文学诗意。把握韵语特征的意义是正确断句、理解变文。具体来说,调换字的位置,句子的意思是否随之发生改变,应具体分析。特征三,卦爻辞存在一字多义现象,应注意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领学最后,辛老师表达了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之上通义理的观点,参会人员颇有启发,进一步围绕“如何处理原文的本初含义与撰文含义不符合的情况”“卦爻辞的含义解读与卦爻辞思想主旨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理解语句评判与义理阐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切磋、讨论。

  

  图5.png

  通过四期的系列领学研读,工作坊学员、参与师生都表示获益很大,既拓展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对经典的理解,也大大提升了研究经典、讲读经典的方法意识。接下来,工作坊在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立文先生的指导下,继续潜心教研、勤学笃行,围绕经典文献与文本训诂、经典诠释与国学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医药文化等不断展开学习研究和交流研讨。

  

  (撰稿:刘孙怡;审稿:李蔓荻、刘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