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院张其成教授参加伏羲公祭系列活动
2025年6月20至21日,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出席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的“2025(乙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张其成教授带来了一系列文化理念与观点,为伏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公祭大典于甘肃省天水市伏羲庙举行。今年公祭伏羲大典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以“赓续文脉凝聚力量、传承智慧永励后人”为主题,追思始祖伏羲创世功绩,激励中华儿女进取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洛桑江村,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杨震,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甘肃省政协主席庄国泰等领导和嘉宾参加公祭大典。6月21日上午9点50分,公祭大典正式开始,全体宾客恭敬肃立。在悠扬的钟鼓乐声中,任振鹤省长恭读祭文,所有来宾在祭文读毕之后行三鞠躬礼,一同表达对人文始祖伏羲创世功绩的崇高敬意与无限尊崇。乐舞告祭之后,张其成教授作为嘉宾代表,进入伏羲庙向伏羲圣像敬献花篮、行鞠躬礼,拜谒伏羲圣像,感怀伏羲圣德。
6月20日,公祭伏羲大典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年伏羲文化论坛”在天水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伏羲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深刻主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与阐释,系统梳理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并深入探讨了伏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道。会上,张其成教授以“从伏羲文化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题,第一位发表学术报告。报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三个重要论断:一、伏羲八卦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二、伏羲女娲图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图谱;三、伏羲大易文化孕育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张教授表示:“伏羲八卦是人类认识自然、生存发展的智慧结晶,伏羲太极图彰显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形象表达。”
论坛结束后,张其成教授接受多家媒体联合采访,重申从伏羲文化中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性:“提炼中华文明标识是为中华民族铸魂的重要举措,一个民族的复兴,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复兴。”张教授指出,自伏羲文化中可提炼出“阴阳中和”四字,“阴阳中和”的核心价值演化出天人合一、中正和合、和谐并生、大道并行、万物并育等价值理念,最终凝练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该表述内涵深邃,其丰富意涵可参见张教授部分学术专著及相关论文。张其成教授还紧扣本次公祭伏羲大典主题,针对天水文化定位提出建议打造“羲皇故里,中华圣城”这一城市名片。
(国学院/撰稿:马峰彪 张一丹/审稿:裘梧 刘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