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张其成在全国政协联组会发言

作者:国学院 时间:2015-03-18

《中国教育报》报道:部长与委员:把脉"今天的事业"共话"明天的希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界别的委员们最关心的话题。今天教育部长的到来,更让委员们围绕这一内容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说,当前一些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多,一些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这些问题让他担忧。来自澳门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向玉,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到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袁贵仁说,刚才几位委员的发言,都强调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对此我十分赞同。

  青少年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文化面貌、精神状态,对民族复兴具有深远影响。袁贵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办的大学,是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千千万万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袁贵仁强调,课堂是传播主流思想的阵地,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加强课堂和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我们要通过课堂和教材传播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教育报》201538日第1版)

 

《京华时报》报道:委员呼吁增加传统文化教育

    当天的联组会上,14位发言的委员中,有3位的发言都是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但目前的现状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同感降低,去中国化严重。

    张其成呼吁,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中小学、大学,乃至终身教育,按照不同层级设计语文课本,增加古文在语文课本中比重。发言中,他特别拿出一本台湾出版教材。这本名为《中国文化基础教材》由中华书局出版,已有60多年历史,其中包含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中华传统经典篇章,至今仍是台湾高中生的必读教材。

    针对委员们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袁贵仁部长表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通过教育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从高校来讲,学生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

      (《京华时报》201538日)

 

《人民政协报》报道:教育部部长回应委员关注热点

    本报讯(记者解艳华)前段时间,袁贵仁批评高校传播西方价值观的言论受到舆论热议。联组会上,张其成委员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黄德宽委员也呼吁提升语言文字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对此,袁贵仁回应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非常赞同张委员提到的‘八德’为核心的国学教育体系。作为高校来说,要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课堂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中国自己的价值观念。”

    袁贵仁表示,我们不仅要在国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走出去传播中国精神,树立中国思想,表达中国声音。“教材是一个国家价值观、意志力的体现,加强大学课堂教材的管理,是各国普遍做法。管理不是不要开放,而是为了更好的开放。”

   (《人民政协报》2015-3-9

 

《中国青年网》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

  前段时间,袁贵仁批评高校传播西方价值观的言论受到舆论热议。联组会上,张其成委员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黄德宽委员也呼吁提升语言文字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对此,袁贵仁回应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非常赞同张委员提到的八德为核心的国学教育体系。作为高校来说,要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课堂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中国自己的价值观念。

  袁贵仁表示,我们不仅要在国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走出去传播中国精神,树立中国思想,表达中国声音。教材是一个国家价值观、意志力的体现,加强大学课堂教材的管理,是各国普遍做法。管理不是不要开放,而是为了更好的开放。

         中国青年网北京37日电)